基督宗教研究:社會學的進路

陳慎慶
 
香港浸會大學 宗教及哲學系
 
羅秉祥、江丕盛編,《大學與基督宗教研究》(香港: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2002),頁255-276。

 

一、 導言

  從宗教研究的發展歷史看,基督宗教研究與社會學的關係極為複雜矛盾。由於社會學研究者經常以懷疑和批判的立場對待基督宗教,基督宗教的神學家也對社會學學科及其研究者採取敵視的態度。然而,這種情況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形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在基督宗教的學術界中,或基於對社會的關懷,或出於對社會神學或政治神學的興趣,不少神學家認真地研讀社會學的著作,並從基督教神學的觀點討論社會或政治理論的問題。[1] 另一方面,也有認真鑽研基督教神學的社會學研究者,從社會學觀點討論基督教神學的問題。[2]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基督教神學工作者嘗試對神學和社會學作科際綜合,[3] 以及積極地向神學界推介社會理論的價值和在神學科目的應用。[4]

  <p.256> 本文的主旨在於從宗教研究的觀點討論基督宗教研究與社會學的關係,特別是如何從社會學的進路研究基督宗教。本文共有四部份。第一部份討論基督宗教研究的對象、內容和進路,以及社會學在其中的角色和位置。第二部份以信仰與儀式、經驗與情感、社會與政治參與三個課題去闡釋社會學進路如何進行基督宗教研究。第三部份析述香港的社會學和政治科學研究者在基督宗教領域曾經從事或正在研究的課題。第四部份討論基督宗教研究與大學的意義。

 

[1] Gregory Baum, ed., Sociology and Human Destiny: Essays on Sociology, Religion, and Society (N.Y.: Seabury, 1980); Charles Davis, Religion and the Making of Society: Essays in Social Theology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John Milbank, Theology and Social Theory: Beyond Secular Reason (Oxford: Blackwell, 1990); Roger T. Wolcott and Dorita F. Bolger, comp., Church and Social Action: A Critical Assessment and Bibliographical Survey (N.Y.: Greenwood, 1990).
[2] David Martin, The Breaking of the Image: A Sociology of Christian Theology and Practice (Oxford: Blackwell, 1980); David Martin, Reflections on Sociology and Theology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Roger Mehl, The Sociology of Protestantism (London: SCM, 1965).
[3] Robin Gill, The Social Context of Theology: A Methodological Enquiry (London: Mowbrays, 1975); Robin Gill, Theology and Social Structure (London: Mowbrays, 1977).
[4] Robin Gill, ed., Theology and Sociology: A Reader, new and enlarged ed. (London: Cassell, 1996); Leslie Francis, ed., Sociology, Theology and the Curriculum (London: Cassell, 1999); 陳慎慶編,《時代的把脈:福音與香港社會的邊緣人》(香港:香港基督徒學會,2000)。
 
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